云、贵、川、渝方氏禁食马肉的由来
发布时间:2024/10/12 17:10:42
点击量:646
文章来源:炎黄修谱网
最后更新时间:2024/10/12 17:10:50
作者:
录入者:
在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重庆等省市方姓中,流传着不吃马肉的说法,这种说法的由来,有以下几种传说。
一说明正统初,沐晟领兵征麓南(今云南缅甸),四川总督方政一同出征,其子方瑛以舍人随从。方政为前锋与敌交战,方瑛请求沐晟增兵援助,沐晟犹豫不决,方政寡不敌众,陷入重围。方政的战马有灵性,护主心切,在人、马多处受伤的情况下,一路披荆斩棘,冲出重围,狂奔回营。方瑛见其父卧于马背,马跪地嘶嚎,近而视之,其父已气绝身亡多时,倾刻间,马也倒地而亡。方瑛感恩战马有救父之灵性,曰:“自我而下,方氏禁吃马肉”。因方瑛禁吃马肉,军队也不敢犯忌。期间,军中、民间不乏方氏族人,均以禁吃马肉为同宗而荣矣。
二说明末清初,入黔起祖方时茂(清诰封昭勇将军)在平西时,行军至六广河,其河水汹涌澎蓱,前无船只过渡,后有蛮兵追来,无奈之下,只得用随行所骑战马驮渡。随行五人有扛大旗之方大旗扯住马尾巴,卫士刘某以及贾总政、田总兵、葛将军四人抓住马身,乘马之力一并渡到河岸。上岸后,马气喘舌渴,意欲寻找水喝。时茂公知道人马相同,马在这种疲劳过渡的情况下,是不能喝水的。于是,用怜惜的口吻对马说道:“畜性,千万不能喝水,喝了水后性命很难保”。诸将军立即扶马向前迈进,行至五显台,马吼声不停,就地用后蹄乱爮,顿时马暗之下冒出清水,马退后将水喝下,霎时马腹裂开,肝腑坠地,倒地身亡。此后,马瓟冒水之地,变成一井,后人称之为“马瓟井”。时茂公见马死后,万分悲痛,遂将马尸葬于五台山侧面,并对天发誓:“凡我方氏子孙,永禁马肉。若不遵行,子孙永绝书香,又绝科名”。为了纪念马的恩情,时茂公出资在此修建将军庙一座,设专人管理,凡方氏往来不收船费,并可在庙内膳宿。
三说康熙三年(1664)二月,水西安坤举兵反抗清朝统治,声势浩大,震惊西南,李博里苗族人大汪洋、小汪洋在茅坝地区武装响应。安坤之举,惊动朝廷。圣命吴三桂派兵镇压,吴三桂便派官兵十四镇进入黔西征剿。云南守府张升,率领游击方伦、参将方相及郑朝銮等将士进驻茅坝,扎下大营。在攻打沙岗屯战役中,方相正想抽取腰间宝剑,未料小汪洋臂力过人,一个虎杈扎来,正中方相胸口,当即死亡。方相的战马是匹名马,产自贵州,名为黔宝,贡于朝而赐于相。黔宝跟随方相多年,谙有情愫,方相死,黔宝驮着方相尸体经杨家关、一碗井,来到平桥白滩子,随即马已累死。人们把方相葬在平桥,将马埋在方相坟侧。为了感恩马的德行,方家人从此不吃马肉。
四说明末清初,方氏祖人奉旨挂帅带兵出征平西过程中,战死沙场。方氏祖人所骑战马在满身伤痕、精疲力竭之际,仍仆伏在地,用口衔住主人战袍,将主人甩上马背、奋力背负方氏祖人遗骸冲出重围,驮回其行营,用头撞开中门,进入堂屋后跪伏地下,当方氏祖人之亲人闻讯赶来扶下壮烈殉国之祖人后,马也轰然倒地,气绝身亡。当时方氏族人在安葬其祖人的同时,也对马进行了厚葬,并许下誓愿:“凡我方氏子孙,永禁马肉,并不与马姓子女联姻”。
关于云、贵、川、渝方氏子孙禁食马肉的传说已流传几百年了,究竟以上哪种说法正确,或还有其它传说,现已无从考证。但四地方氏子孙传承禁食马肉的传说和坚持禁食马肉的传统,一是对先祖先贤敬仰和缅怀:二是不忘战马对方氏祖人的恩情。